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

資訊組織-李鶴立

   李鶴立老師的研究背景橫跨資訊組織、館藏發展兩個領域。也因此,她不僅會意識到館藏的完整性,也會留意到concep of collection ,留意到在知識服務的整個脈絡中,圖書館的館藏到底該扮演什麼樣的存在。

   圖資界一直有兩派之爭,一派是以system為中心,另一派則是以user為中心。到了現在,虛擬資訊資源跟實體資訊的參雜,進一步影響到了使用者對資訊組織的認識。

    老師很看重一點,圖書館目前的館藏發展並不算是館藏發展,常常僅是館藏管理。圖書館管理者都以表面化看待物件的方式,以管理學界的角度來看待圖書館的管理,然而,管理物件跟管理資訊以及管理書,方法是不一樣的。資訊資源有許多inter-structure 的脈絡需要處理。圖書所管轄的資訊結構更是比一般資訊脈絡廣上很多。但是現有的分類法只分類固定圖書館內部的館藏,卻無法延伸到館外。既然如此,讀者是如何與看待資訊資源背後的strucute並且與之互動的呢?這是李鶴立老師好奇的地方。

她以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,經訪談後發現,學生需要的館藏範圍並非越多越好。到底大學生在找尋資料時,需要什麼要的幫助?老師經過研究,得出的幾個結果是,書目上的幫助、對操作方式指引、能夠接觸到舊材料,這是很意外的,以往都會認為材料越新越好、還有清晰簡單的組織方式。學者喜歡範圍廣的館藏,但是學生喜歡館藏範圍限制只有一定,才不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,不然容易被複雜的資訊結構打倒。但是資訊組織結構要更鬆散靈活,館藏有一定範圍,但可以不斷延伸連結。老師得出的研究結果是,現在大學生需要更清晰可用的資訊組織方式,現在的資訊組織方式是不切實際的。李鶴立老師並且提到FRBR 是目前熱門的研究議題,以及最新出的編目條例RDA,認為將來編目規則的趨勢是越研究,該做出越簡明的設計。

老師並且介紹了正在進行的最新的,中國傳統分類法的研究,就是用FRBR原理對七略進行分析。分析中國傳統分類法中的物件依據、以及這個分類的目的。

研究結果,老師認為七略不僅作為圖書分類法,更是知識分類法。七略的分類法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,將圖書區分為儒家與非儒家的二分法。由於使用者只有皇帝與郎官,七略的分類法informaiton  convience並非主要的考量。七略分類法設計的目的在指引他人讀書,特別是作經典導讀,是一種information control

我們的分類法一直受到西方圖書分類法的影響,西方圖書分類法是為了方便管理與排列圖書,但中國以知識分類法安排圖書,順序則會不斷的變動。老師認為章學誠「辨章學術、考鏡源流」,是中國分類法與西方分類法最大的不同點。這給了我們啟示,即使是舊事物,用更新的方法再去重作一遍,還是會有新的發現。

 在最後,向老師提出了大館小館資源不平衡,讀者橫向大館集中的疑問。老師的的解答是,未來的編目趨勢是在有限制並且便利讀者檢索的館藏內,再向館外的館藏作進一步延伸。現在的編目分類法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

沒有留言: